会员登录 -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中国人眼中的“好死亡”,和两个字有关!

中国人眼中的“好死亡”,和两个字有关

时间:2025-05-07 04:34:51 来源:社论快线晚报 作者:综合 阅读:895次

人们对善终的好死亡朴素理解是“病得晚、死得快”,中国中但随着医疗技术发展、人眼慢性死亡增多,和两临终成为可长可短的个字过程。视觉中国|图

如果生命的有关长度和尊严只能二选一,你会怎么选?好死亡

这个看似极端的选择,其实每天都在ICU病房上演。中国中现实中,人眼决策权可能并不在你手里。和两家人往往宁愿靠医学手段延长患者“活着”的个字状态,也不愿背负“放弃抢救”的有关道德压力和直面丧亲之痛。

人该如何有尊严地离去?好死亡已故作家琼瑶在生前看护失智症丈夫,因插管问题与继子女产生分歧,中国中曾多次呼吁关注死亡的人眼尊严,并立下“不动大手术、不送加护病房、不插鼻胃管”的生前预嘱。

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教授涂炯也想找到答案。2014年博士毕业后,涂炯进入国内一所肿瘤医院,在被业内称为“太平间中转站”的肿瘤科观察癌症患者的疾痛体验。

晚期癌症病人在肿瘤科接受最新的放化疗方案、靶向药或临床试验,直到不再有可供选择的疗法,肿瘤医院也倾向于只收治还有“治疗价值”的病人。这引起了涂炯的好奇:离开肿瘤医院后,晚期病人如何度过生命的最后阶段?那些不被收治入院的患者又去了哪里?

2017年,涂炯正式开启关于死亡和临终照护的研究,在珠三角地区选取多家医疗机构进行田野调查,关注的人群从癌症患者延伸到其他临终者和照护者,这些经历被记录在2024年出版的《如何有尊严地离去?关于临终、死亡与安宁疗护的社会学研究》一书。

“人们对善终的朴素理解是‘病得晚、死得快’,但随着医疗技术发展、慢性死亡增多,临终成为可长可短的过程。”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涂炯认为,过去几十年的经济高速发展让人更关注“好活”——如何更好地生活,而我们此刻身处的深度老龄化社会,更需要人停下来思考“优逝”——如何有尊严地离去。

2017年,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教授涂炯开启关于死亡和临终照护的研究。受访者供图

不让孩子回避最后的告别

南方周末:在“乐生恶死”的文化环境下,研究死亡要克服哪些困难?

涂炯:在我们的社会观念里,谈论死亡被视为不吉利、晦气。做田野调查时,我发现很难轻易开口和患者讨论对死亡的态度,只能在聊天中等待他们自然提起。

彼时,作为一名青年社会学者,我也收到过身边人善意的提醒:年纪轻轻就被贴上“死亡教授”的标签不太合适。这也从侧面反映,在“过早”的年龄研究死亡不符合“社会期待”。

在这个领域研究久了,很多朋友会来咨询我,家人确诊癌症晚期,应该怎么与他交流,怎么告别。每个家庭、每个具体的临终和死亡事件都不一样,我很怕给错答案,也难以给出合适的答案。

不久前,我带的第一届硕士生里,一位已经毕业、即将步入婚姻的年轻学生意外离世。作为曾经的导师,我想给她的父母打电话,又担心加剧他们的悲伤,纠结许久后,选择用文字留言表达了哀思。现实里的哀伤抚慰对每个人来说都不容易。

南方周末:现在年轻人对死亡的态度呈现分化,一方面喜欢以戏谑的方式谈论和消解死亡,把“活人微死”“淡淡的死感”挂嘴边;另一方面也存在死亡焦虑和回避,不说“笑死”,要说“笑发财了”。你怎么评价这种看似矛盾的死亡观?

涂炯:社会对死亡的观念是复杂的,

(责任编辑:能源)

相关内容
  • “天网2025”行动正式启动,具体有哪些部署?
  • 厦门:斑马线上有人慢悠悠 斑马线前司机干着急
  • 厦门环东海域滨海旅游浪漫线一期将于国庆期间开放
  • 厦漳同城大道本月通行14公里 全线计划年底完工
  • 高中生作文像小学生,全国人大代表黄花春建议提升学生表达能力
  • 寻找中国30岁以下创业领袖 厦门8名青年才俊入选
  • 传承闽南传统民俗 小朋友成博饼新生力量
  • 第三届“厦门银行杯”凤凰花主题摄影大奖赛获奖名单出炉
推荐内容
  • “摘瘤”不及时 2岁女童成“大头娃娃”
  • 大家放假我们守岗 厦门全城动员守护黄金周旅游文明
  • “游泳级防水”手表也进水?商家经协商免费更换同款手表
  • 厦门警方揭秘国庆四大诈骗典型案例 市民群众注意啦
  • 从美容整形到治疗癌症:赴韩日医疗旅游如何避“坑”?
  • 给女司机点赞!SUV被火势吞没仍冷静应对 起火原因正在调查